张家港数学辅导班南环路名思:数学计算错误如何矫正?
授课形式一对一(1)弄清算理,以理驭法
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,掌握这些根据,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。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、运算定律、性质和规律,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,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,让学生既知其然,又知其所以然,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,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。
(2)加强口算
口算是笔算的基础,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、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没有口算的基础,笔算就无从谈起。因此,培养计算能力,要从加强口算着手。20以内的进位加、退位减,表内乘法和除法,应让学生熟练计算,每天坚持3~5分钟口算训练,形式应灵活多样,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。
(3)强化记忆
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,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。这些常用数据有:
①乘法中的特殊积。如5×2=10;25×4=100; 125×8=1000等。
②1~20的平方数;1~5的立方数。
③π~10π的积。
④常用分数、小数、百分数的互化值,如 1/2=0.5=50%;
1/4=0.25=25%;1/8=0.125=12.5%; 1/20=0.05=5%等。
(4)强化运算顺序
运算顺序训练的方式很多,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。
方式1:看算式,口述运算顺序。
如,4×1.1+4.9,
运算顺序是: 先算 4×1.1的积,
再算积与4.9的和。
方式2:看算式,写运算顺序。如,
2.5×〔(5.6-0.4÷0.6)+3.2〕,
顺序为:除——减——加——乘。
方式3 :给定算式,按运算顺序的要求加括号。
如,给定算式0.22×5.7+3.5÷0.5-0.16。
①顺序要求:加—减—乘—除,
0.22×(5.7+3.5)÷(0.5-0.16)。
②顺序要求:加—减—除—乘,
0.2 2×〔(5.7+3.5)÷(0.5-0.16)〕。
③顺序要求:减—除—加—乘,
0.22×〔5.7+3.5÷(0.5-0.16)〕。
④顺序要求:加—除—乘—减,
0.22×〔(5.7+3.5)÷0.5
(5)强化简章
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的计算任务时,观察数目特征,算式特点,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,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,提高计算能力。例如,9又17分之14-(3又17分之14+5又23分之18),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,必然要做繁琐的通分,若能观察算式特点,就可利用“减法的性质”进行简算:9又17分之14-(3又17分之14+5又23分之18)=9又17分之14-3又17分之14-5又23分之18=6-5又23分之18=5/23,从而避免了繁琐的通分,既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,又提高了计算速度。
(6)强化对比
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,在教学中,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比练习,以便排除各种干扰,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,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。例如,10×1/10÷10×1/10与(10×1/10)÷(10×1/10),1。8-1.8×0.3与(1.8-1.8)×0.3,338-145-55与338-145+55等,通过对比习,引导学生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,排除了强信息带来的干扰,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。
(7)重视分类整理
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,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,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,便于教学中“对症下药”。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、法则模糊、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,组织学生剖析觅源
找出“病因”,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,有目的地进行“治疗”。
(8)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
检验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,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,使学生养成仔细、严格、认真的良好习惯。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,逐步检查,如果发现错误,及时纠正。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,如重算法、逆算法、估算法等。
(9)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
审题时做到: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;确定运算顺序,先算哪一步,再算哪一步;想一想哪步用口算,哪步用笔算,能否简便计算,如何简便计算。笔算时做到:沉着、冷静,遇到数字大、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,冷静思考,细心计算;认真书写,整洁清楚,格式规范。
结尾提要
四则运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过程,它是一个集知识掌握、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过程。我们要加强口算,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、估算意识,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计算习惯及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等,组织学生有效练习,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逐步提高。打电话给我时,请一定说明在手机张家港信息网看到的,谢谢!
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,掌握这些根据,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。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、运算定律、性质和规律,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,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,让学生既知其然,又知其所以然,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,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。
(2)加强口算
口算是笔算的基础,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、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没有口算的基础,笔算就无从谈起。因此,培养计算能力,要从加强口算着手。20以内的进位加、退位减,表内乘法和除法,应让学生熟练计算,每天坚持3~5分钟口算训练,形式应灵活多样,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。
(3)强化记忆
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,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。这些常用数据有:
①乘法中的特殊积。如5×2=10;25×4=100; 125×8=1000等。
②1~20的平方数;1~5的立方数。
③π~10π的积。
④常用分数、小数、百分数的互化值,如 1/2=0.5=50%;
1/4=0.25=25%;1/8=0.125=12.5%; 1/20=0.05=5%等。
(4)强化运算顺序
运算顺序训练的方式很多,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。
方式1:看算式,口述运算顺序。
如,4×1.1+4.9,
运算顺序是: 先算 4×1.1的积,
再算积与4.9的和。
方式2:看算式,写运算顺序。如,
2.5×〔(5.6-0.4÷0.6)+3.2〕,
顺序为:除——减——加——乘。
方式3 :给定算式,按运算顺序的要求加括号。
如,给定算式0.22×5.7+3.5÷0.5-0.16。
①顺序要求:加—减—乘—除,
0.22×(5.7+3.5)÷(0.5-0.16)。
②顺序要求:加—减—除—乘,
0.2 2×〔(5.7+3.5)÷(0.5-0.16)〕。
③顺序要求:减—除—加—乘,
0.22×〔5.7+3.5÷(0.5-0.16)〕。
④顺序要求:加—除—乘—减,
0.22×〔(5.7+3.5)÷0.5
(5)强化简章
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的计算任务时,观察数目特征,算式特点,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,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,提高计算能力。例如,9又17分之14-(3又17分之14+5又23分之18),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,必然要做繁琐的通分,若能观察算式特点,就可利用“减法的性质”进行简算:9又17分之14-(3又17分之14+5又23分之18)=9又17分之14-3又17分之14-5又23分之18=6-5又23分之18=5/23,从而避免了繁琐的通分,既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,又提高了计算速度。
(6)强化对比
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,在教学中,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比练习,以便排除各种干扰,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,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。例如,10×1/10÷10×1/10与(10×1/10)÷(10×1/10),1。8-1.8×0.3与(1.8-1.8)×0.3,338-145-55与338-145+55等,通过对比习,引导学生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,排除了强信息带来的干扰,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。
(7)重视分类整理
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,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,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,便于教学中“对症下药”。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、法则模糊、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,组织学生剖析觅源
找出“病因”,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,有目的地进行“治疗”。
(8)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
检验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,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,使学生养成仔细、严格、认真的良好习惯。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,逐步检查,如果发现错误,及时纠正。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,如重算法、逆算法、估算法等。
(9)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
审题时做到: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;确定运算顺序,先算哪一步,再算哪一步;想一想哪步用口算,哪步用笔算,能否简便计算,如何简便计算。笔算时做到:沉着、冷静,遇到数字大、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,冷静思考,细心计算;认真书写,整洁清楚,格式规范。
结尾提要
四则运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过程,它是一个集知识掌握、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过程。我们要加强口算,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、估算意识,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计算习惯及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等,组织学生有效练习,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逐步提高。打电话给我时,请一定说明在手机张家港信息网看到的,谢谢!
联系方式
提示:联系我时,请说明在张家港信息网看到的,谢谢!